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搜索

  • 黄黑配 西班牙创意办公室时间:2011-10-26Masque Spacio工作室的Ana Hernández Palacios为瓦伦西亚Lexington Avenue Agency设计了这间办公室,展示出一种简约而又繁复的室内风格。
  • 意大利:奢华 Punta Tragara酒店时间:2011-10-26位于意大利卡普里的优雅豪华酒店Punta Tragara基本上就是历史的承载者,原为传奇建筑师Punta Tragara设计,如今成为一个处处透露着奢华气息的现代酒店。
  • 美建筑师构想空中载人浮云解决城市交通时间:2011-10-26纽约建筑师提戈·巴罗斯(Tiago Barros)最近就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出门不是坐车,也不是坐飞机,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坐着一朵云彩出门呢?
  • Augarten Hotel: 以艺术之名时间:2011-10-26Augarten Hotel坐落在奥地利格拉茨,当代先锋艺术作品统领了酒店的空间气氛,带领旅客在此开启一段以艺术之名的享乐之旅。
  • IN DESIGN 2012年国内外期刊、图书征订开始啦时间:2011-10-25IN DESIGN 2012年国内外期刊、图书征订开始啦! http://www.id-china.com.cn/subscribe
  • Shaw Contract Group“Design Is”设计师沙龙圆满落幕时间:2011-10-252011年10月,在秋气清朗、金桂飘香之际,国际地毯巨头Shaw Contract Group携手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杂志,在上海汾阳花园及北京旬会所相继举办了“Design Is”设计师主题沙龙活动。来自AECOM、M Moser、KPF、IDA、Aedas、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们出席了此次活动。
  • SOFTGRID:城市模式与空间记忆时间:2011-10-25如何应对变化着的城市,真正的理解城市面临的问题,以及管理每座城市的结构和策略;如何将城市文脉转化到不同尺度的建筑空间中,又怎么可能让每座城市自己进行转变,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欧洲城市设计顾问、SOFTGRID合伙人Ulysses Sengupta和胡大伟先生,结合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一起探讨中国城市规划以及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 F6 “岭南花城 金融之芯”时间:2011-10-25F6 “岭南花城 金融之芯” 打破传统,构建大地景观,以绿化生态和岭南文化为主题,构建广州的入户大花园。整合周边地块,扩大辐射范围,形成集中的商业开发区域,构建广州南站“金融之芯”。
  • F5 “和谐冲突 一脉相承”时间:2011-10-25F5 “和谐冲突 一脉相承” 方案总平面布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弱化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隔离感,并通过自身地块规划轴线与南站景观主轴相交,将景观绿化引入建筑庭院空间,起到导向景观轴人流的作用。轴线贯通之处穿插各种交往空间,丰富建筑内部空间,隐喻“起源,发展,一脉相承”之意。首层设置下沉广场,并通过退让广场灰空间缓解城市干道对建筑的环境干扰,利于广场发挥集散和休憩作用,还地于民。 合并地块单体建筑设计立意力图通过建筑体量造型语言的表达,来渗透企业的朝气活力。建筑形体上通过灰色玻璃幕墙加灰色竖条铝板表皮、白色玻璃幕墙和白色压纹磨砂玻璃三种对比强烈材质的建筑形体咬合,体现一种既和谐又冲突的艺术感觉。
  • F3 “绿色高效 森林之塔”时间:2011-10-25F3 “绿色高效 森林之塔” 方案由一个方形体量和一个圆柱形体量的建筑体组成,它们通过空中连廊相互连接,210米高塔楼的方正规整和150米高圆柱形塔楼的柔和曲面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建筑造型具有较强识别性,勾勒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天际线。立足于绿色设计理念,采用太阳能遮阳板、局部挖洞空中花园、节能玻璃幕墙、绿化广场等手段,使塔楼更具时代意义。
  • F1 “水之绸带 火之圆球”时间:2011-10-25F1 “水之绸带 火之圆球” 建筑群体布局强调空间的围合性与流动性,利用建筑群体围合广场和绿化,在内部形成一个半下沉的立体庭院空间,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和绿化环境,成为整个建筑群中心。建筑塔楼通过对屋顶的斜向切割构成相互呼应而又各具特点的形态,流线型的表皮肌理与简约的形体形成建筑的独特气质。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建筑创作借用了这一理念,立面表皮如同片片流动的丝带,富于动感和时尚美感。不同的建筑材料互相穿插渗透。塔楼采用冷色调的玻璃幕墙和铝板作为主要外饰面材料,隐喻“水之绸带”;裙楼采用红色石材为主要外墙饰面,在主入口中心形成一个火红色的椭圆形公共交流球体空间,隐喻“火之球”。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 E6 “岭南花城 金融之芯”时间:2011-10-25E6 “岭南花城 金融之芯” 打破传统,构建大地景观,以绿化生态和岭南文化为主题,构建广州的入户大花园。整合周边地块,扩大辐射范围,形成集中的商业开发区域,构建广州南站“金融之芯”。
  • E5 “扬帆起航 飘带飞舞”时间:2011-10-25E5 “扬帆起航 飘带飞舞” 方案以“扬帆起航”和“飘带”为设计思路,裙楼商业人流主入口设置在道路东南侧南站南路上,建筑沿街退缩40m形成城市广场景观。
  • E4 “双层立面 低耗环保”时间:2011-10-25E4 “双层立面 低耗环保” 方案对建筑功能定位为:以商务办公为主、高级酒店式公寓与旗舰购物中心相结合的地标型复合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采用双层立面,内立面为高保温性能的砌体或双层中空玻璃,外立面采用金属百叶及漏空的低能耗玻璃,有利于夏季减少建筑物吸收辐射热又能保证空气对流。局部屋顶采用覆土处理,草坡土壤同时兼作建筑的隔热层,有利于减少建筑室内外的热交换。
  • E3 “优美流线 直入云霄”时间:2011-10-25E3 “优美流线 直入云霄” 方案形体搞大,巍峨磅礴,连通身旁的附楼,共同成为中轴线上最醒目的建筑群。主塔楼建筑平面式圆弧四边形,以体现独特曲线形状及透明光滑的建筑立面,通过对西立面逐步收分,形成圆弧三角形,显露出建筑物优美独特的流线外形。 建筑采用核心筒+加强层+巨型斜撑的框架结构。独特创新的巨型斜交网络支撑体系,呈现出清晰可见的流动几何图案,并和楼板的分割及幕墙体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这种延伸性的设计将使人感受到楼体“直入云霄”的视觉震撼。
  • E2 “绿色天街 灵感卷轴”时间:2011-10-25E2 “绿色天街 灵感卷轴” 设计思路为“绿色天街”,简明清晰的中庭流线有效联动周边地块,便捷拉动地铁人流,联系石壁站与南站枢纽。北侧裙房高两层,屋顶购物公园通过天桥与中轴景观空中连廊有机组成立体化景观系统;南侧裙房高三层,空中街区布局,创造多种尺度的商业业态。 木棉天幕地标结合先进LED展示技术,汇聚地上地下商业人流,是糅合庆典集会、公共演示、休憩健身等多种功能的城市舞台;木棉结构巧妙融和光能采集和雨水回收技术,彷如植根南站土壤的生态花朵。 300米白云轴,灵感源于卷轴造型,如同广绣丝绸包裹岭南宝石,宝石面向南站,与北面青瓷塔交相辉映。120米副楼与东面地块塔楼以传统窗格肌理形成岭南之窗形象。
  • E1 “遥相呼应 宝石生辉”时间:2011-10-25E1 “遥相呼应 宝石生辉” BA0501015及BA0501029两地块位于南站东北侧,分别为350米和300米的超高层双子塔,两栋塔楼朝向南站主入口方向形成欢迎之手态,共同构成了南站核心商务区的门户形象。其中,副楼(BA0501029地块)的塔楼平面面积从首层往上不断减少,形成自然的收分曲线,呼应了岩峭如壁之说,塔楼顶部通过形态划分,和昼夜不同光学折射,构成晶莹剔透的宝石形象,昭示了南站地区更美好的将来。
  • D6 “生态先行 时代焦点”时间:2011-10-25D6 “生态先行 时代焦点” 制高点建筑为双子塔,形成生态感、时代感强烈,突出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门户形象。
  • D5 “动感活力 商圈巨变”时间:2011-10-25D5 “动感活力 商圈巨变” 方案抛弃千篇一律的孤立建筑本身的做法以及建筑具体象征的做法,突破性地运用整体式思维,采用组合式的形态,创造独特的整体氛围。 建筑主体塔楼以正方形的平面为基础,综合运用切削、旋转、收分等一系列建筑处理手法,将主塔楼从底部沿高度方向逆时针逐渐偏转至顶部约45度设置,旋转同时逐渐向上收分,使写字楼的景观最大化的同时,营造螺旋向上升腾的动势,富有动感的线条为建筑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建筑裙楼依托主楼,延续主楼含蓄的动感线条,共同营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整体形象。动感的建筑形体,简洁大气的立面处理,摆脱了呆板的传统方盒子写字楼形象,隐喻南站地区从原来的连片山林农田,变成了横跨广佛的都市圈核心区的巨大变化。
  • D2 “南粤青瓷 优雅收分”时间:2011-10-25D2 “南粤青瓷 优雅收分” 方案将此地块定位为融星级酒店、高端办公、商务配套服务于一身的岭南特色地标,主体建筑师南站第一峰的350米“青瓷塔”,其三角形平面正对视线通廊,实现最优化景观朝向,南站景色一览无余。作为南站区域第一高楼,建筑功能多元化以满足新一代商务总部需求。 塔楼采取南粤青瓷瓶造型,350米自下而上优雅收分线条,立面肌理隐喻传统花纹图案。青瓷塔通透的建筑表皮内含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智能化呼吸型幕墙系统降低空调能耗,顶层涡轮风车系统利用制高点的风力资源转化洁净能源。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